致幻笔墨>奇幻小说>铁汉子 > 179 【定武军的归宿】
    r>  《马关条约》签订的消息传开,举国哗然。数日之内,在京官员、阁、院、部臣工,在京等候放榜的各地举子呈交的“请战”折子有四十多件,具名者三千余人。署理直隶总督王文韶也递了一折,称“聂士成等军颇有把握,尚可一战……”光绪批之“严饬各营约束兵勇,不得滋事挑衅。”

    四月三十日,当杨格乘坐机器船沿白河而上到达金刚桥,正儿八经的准备了大红的拜帖递进衙门,求见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时,大沽口、北塘、芦台、汉沽等地驻军纷纷出营,修整道路、疏通沟渠、开挖新沟排标各地百姓此前还称呼换装过后的武毅军为“二鬼子军”,这一番作为下来,可算是让百姓们开了眼界,莫不交口称赞,“二鬼子军”一词从贬义的讥诣,渐渐地带着褒扬的意味。

    真正的“二鬼子军”头子站在金刚桥督署衙门口时,久闻“武毅先锋军统领”大名的督署亲卫们傻眼了,这才是二鬼子呀!你看,他一身洋式军服也就罢了,连辩子都去了?二品总兵不穿官服,不戴官帽,不留辩子,就这么看来拜见上官?前所未见、难以想象却就在眼前,督署亲兵不傻眼才有些奇怪咧!

    傻眼归傻眼,可不能忘了立即通尊内里,并请总兵大人进衙门内稍坐等候。

    通报不久,内进传来一阵脚步声王文韶带着一群僚属匆匆行来。杨格一看,署理总督王文韶身材瘦小,身高大约在一米六以下,一身深蓝色的官服更让人觉得这位署理总督身形单薄而老迈。老迈,确实老迈,红顶花翎下是雪白的发刻,山羊胡子也白得有些通透深陷的眼窝,高耸的颧骨,脸色焦黄而满布皱纹,行路急了,颤巍巍的令人有些担心左右都有出手托举、护持之意。

    杨格乃是抱着“求新”的目的到天渗,进北京的自然不会选择穿二品武官的官服,却不能无视老迈的署理总督如此疾步而来表达出的意思。

    啪的打了立正举手至右额边,杨格大声道:“报告!标下二品衔榆关总兵、武毅先锋军统领杨格,请王督训示!”身后,帮办营务曹文翰、马井杨春也是立正敬礼,陪同的荫昌却是微微躬身致意了事。

    王文韶早知道武毅军易服一事的,此时并不吃惊,笑呵呵的抱拳作揖还礼,说:“杨大人辛苦了辛苦了请,堂上奉茶叙话。”说着话,王文韶伸出苍老的手亲热的把住杨格年轻有力的手腕,连声道:“杨大人年轻有为、屡建奇功,实乃天下年少俊彦之翘楚人物,更是众军将士仰望之辽东桂石。

    本督是闻名已久,今日终于得见,实在三生有幸呐!”

    亲热、吹挂,官场拉拢人的老套路,却不知署理总督王大人看到大红拜帖里面除了几个字之外,啥也没有时是何种心思?

    杨格反手托着王文韶的胳膊,侧身随着王文韶的步子,边走边说:“制台大人谬营标下了。若非督署指导得法、廉访周大人接济械弹、钱粮有力,标下在辽东也是无米之炊啊。大人,小心台阶,慢一点。”

    你会作态,我也会作态。署理总督大人要让武毅先锋军归心,得拿出实际点的举措来,不是几句捧人的话就能了事的。

    两人“亲热”的一边走,一边说话,大意乃是嘘寒问暖,到了督署节堂上,分主客尊卑入座,戈什哈奉茶之后,王文韶才指点随同迎接杨格的那些人,一一介绍。

    “这位是海关道盛宣怀大人……”

    清朝重文轻武,从三品的海关道乃是文官又办理洋务,实际地位远在二品总兵之上,只是杨格头上还有一重帽子,乃是兵部武库司郎中虚职,还是“满郎中”。清朝规矩,重大朝会群臣列班,同品同级以满为尊、汉居次;又,各部院尚书、侍郎也分满汉,满尚书为正、汉尚书为副。杨格领着汉军镶(黄)旗的份例银子,还是当得起王文韶率僚属出迎的。

    盛宣怀不能在制台大人介绍众人的当口出声打扰,只能微笑颔首表示善意。恩相有话,淮系之未来,系于杨格一身。此时,各方舆论对恩相都大加挞伐,指责其丧权辱国,有亏职守,回任直督恐怕是万难喽。淮系之利益,今后还真要落实在手握两万精锐的杨格身上。

    第一次见面,盛宣怀就从杨格的衣装、神态、举止、言语中觉出一股子沙场决胜的锋锐之气,与聂士成有些相像,又大为不同,具体的嘛,也说不清楚。

    “机器局总办张士暗。”

    杨格与张士斯都是点头微笑,略略表示过就算作见礼了。场面上,杨某人不能一下子就扑过去抓住张士晰,一股脑的“爆料”出来,要张士稽想办法办下去吧?慢慢来,有的是机会,但不在今天,也不在最近几天。一切事务等进了紫禁城之后才能铺展开来。

    “广西廉访、办理东征粮台胡橘巢胡大人。是心,“

    “胡橘柔”,这个名字在近代军事史中留了名儿的,杨格最记得就是他“橘菜”二字的生僻。此时见了真神,也是五十多岁的糟老头子喽,只是体格比之王文韶要强健了许多。嗯,胡橘柔、汉纳根小站练兵,号定武军,这就是袁世凯起家的本钱了。

    “呵呵。”胡橘菜有些勉强的笑了笑,他在直隶督署的地位比较微妙,可以当做是客人,此时说话并不算太失礼。胡橘粟笑过之后,故作苦恼状,向杨格拱手道:“杨镇台神勇,武毅先锋军善战,朝廷已经把整练新军一事交托于杨镇台之意……只是,杨镇台此番进京面圣时,有一事不可不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