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幻笔墨>奇幻小说>铁汉子 > 203 【逼着撕破脸呐】
    203

    五月二十一日的朝会一过,荣禄就舍了轿子,快马飞奔到海淀颐和园。

    皇帝钦定出洋考察的王公重臣名单,一共七人,以礼亲王世铎领队,有端郡王载漪、睿亲王魁斌、步兵统领荣禄、户部侍郎绵桓、礼部侍郎启秀、三品衔江苏存记道李经方。

    这个阵势也太打眼了!

    任谁都能看出皇帝的不耐烦来,出洋考察不是真正的考察,而是暂时搬开绊脚石,把后党的重量级人物统统的撵到西洋去,皇帝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了。七人中,世铎是领班军机大臣,铁帽子王,铁杆的后党,开边移民的坚决反对者;载漪是神机营、火器营的统领,魁斌管着虎枪营,两人出差的名义是去观摩西洋列强的禁卫军;步兵统领荣禄也就是九门提督,京城巡防各营由其把握,自然也是去看别**事的;绵桓是户部的实际负责人,屡屡拖延移民实边的银子,理当出去看看别国财政度支和工业、金融;启秀是礼部侍郎,也是后党,派遣出洋的理由很简单,学学洋人的礼法;有办理外交经验的李经方出去协助,贤良寺赋闲的李鸿章就得听话一些。

    七人一出京,朝廷大换血!

    知春亭上,荣禄侧身半座于绣墩,《》过朝会的情形后,低着头不敢去看老佛爷,老佛爷的脸色早就黑沉得不能再黑了。

    皇帝反击了,是对后党指使言官弹劾杨格、依克唐阿,以及在户部做鬼,桂祥馈赠宅子给杨格等事儿的反击。只是,反击的猛烈程度实在出乎慈禧的预料,她原本估计皇帝会摆驾到颐和园来,借问安的理由疏通情节,顺便的把极度紧张的姨侄感情修复一番,至少要在面子上过得去,让天下臣民看到一个孝顺的帝王吧?

    鬼子六,绝对是鬼子六在捣鬼,在撺掇着皇帝背着老佛爷定下的路子走得越来越远。你不仁,我不义,皇帝这是要逼着太后撕破脸呐!?脸面,撕破就撕破,可是得看时机。

    杨格还在榆关,快马一日可到芦台,武毅先锋军第一批从辽东撤回的部队多半已经过了宁远州!所以,鬼子六才敢出这么个主意!

    “荣禄,巡防营堪用吗?”

    荣禄最怕太后问起这个,巡防营的兵士都是什么人?荣禄一清二楚,要跟武毅先锋军正面对上,一触即溃都谈不上,只用九门提督说一声:咱是平定武毅先锋军的叛乱。哼,保准那几千人会一哄而散。

    “荣禄!”

    “奴才在,奴才觉得唯有调回甘军,换武毅军前往甘肃平定叛乱,才能解决目下的难题。”

    甘军董福祥所部是荣禄一手扶持起来的。董福祥原本是在叛乱中为求自保而起兵,却被官军不问青红皂白给打了,董福祥立马投降,组建了三营人马跟着官军打叛军。后来又跟着左宗棠平定新疆,左宗棠去世后受西安将军荣禄调遣,前年升为喀什噶尔提督,去年再次率部回甘弹压。目前,甘军拥兵二十多营近万人,是荣禄手中唯一可依仗的力量。

    甘肃平叛颇费周折,却在董福祥率军回甘弹压后立告平复。此时,调甘军到京畿一带,调走态度暧昧却越加倾向于皇帝的聂士成、冯义和的武毅军,是荣禄唯一能够想出来的法子。

    慈禧知晓厉害,除非把甘肃一带的叛民统统杀光,否则大军一走,叛军立起。前番就是如此,今儿恐怕也不会例外。

    “只怕董福祥一走,叛军再起啊!”

    “启禀老佛爷,武毅军乃是精锐,击灭叛军应当轻而易举。”

    慈禧沉吟不决,调动武毅军的顾虑倒不只是能否平叛的问题,是怕唯恐激起李鸿章的强烈反弹。

    清日和谈一事,太后老佛爷也自觉对不住老臣,但是又不得不在李鸿章背黑锅的同时想到兼并北洋实力,以抗衡皇帝拉湘军和杨格的势头,维持太后在朝政问题上的决策权和些微优势。可惜的是,这个目的因李鸿章和杨格联手保住北洋、皇帝拉拢杨格后对淮军的打压适时放缓而未能达成。

    此时,李鸿章尚且能够安坐贤良寺遥控北洋的根本是什么?淮军!是掌握直隶淮军的聂士成和其主力杨格、冯义和,一旦调动聂士成、冯义和,或者只让冯义和率兵前往甘肃驻防,恐怕李鸿章都会极为不安,大力反对。另外,湘军谋夺北洋未成,李鸿章赋闲,皇帝行事益发咄咄逼人,迫使湘、淮两系又有合作的倾向。董福祥终究还是受过左宗棠恩惠的,在湘淮倾向于合流的大局下,能不能到京师来与淮军撕破脸?这……牵扯到的人事利益范围太广,慈禧也没有多大的把握。